开展教学研讨,深化两纲教育——记上师大三附中“两纲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4032

作者:陆志文

为贯彻落实两纲教育,推进学科德育的实施, 46-16日,上师大三附中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综合文科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聚焦“两纲教育”,围绕着“民族精神教育”这一主题,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中共展示了7节公开课。49日下午,青年教师陆志文的历史课《国民革命——救国道路的新探索》在全校公开展示,将教学研讨活动推向了高潮。

老师的课以“新探索”为逻辑中心,分为了新探索的背景、新探索的表现和新探索遇曲折三个部分。通过对“国民革命”探索的阐述,使学生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通过对孙中山等一批仁人志士事迹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建设未来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历史备课组长李雯认为本课在落实民族精神教育中有两个特色亮点,第一个特点是通过教材统整,进行了民族精神教育。本课原课题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现经过教材统整,将本课置于本单元乃至本学期的历史课背景中,主线清晰,突出主旨。第二个特点是通过学史方法的指导,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史实说话,让学生学会倾听辨析史实所传达的信息,从而感受那个时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救国图存的行为。

徐汇区历史教研员方勇在点评中认为本堂课注重以过程吸引人,以内涵影响人,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课堂引入有活式,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体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他指出,本堂课以适应初中学生的以图证史、讲述故事、历史时序排列等方法,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刻地分析和刻画,不仅达成了教学三维目标,也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影响,教学过程体现了公平性、丰富性和真实性的特色。

开展两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课堂是两纲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以两纲教育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有利于探索实施两纲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