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志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师素养。12月18日, 上师大三附中邀请上海市市委党校城市社会研究所副所长、校家委会副主任马西恒教授,为全校教职工做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题报告。
马教授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他的讲座。首先,马教授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从社会视角讲述了当今教育的现状:校园问题与青少年问题相互混杂、社会紧张与家庭焦虑相互激荡;当社会与经济变革创新、道德培养和家庭希望统统寄托于孩子教育之时,在如此大环境之下,某些师德师风问题又被社会媒体追逐放大,当今教育已经是不堪重负。
然后,马教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教师、学生、家长的“三角矛盾”;传统与现代价值对教师期望的矛盾;多元化社会对教师存在多重评价标准和教育体制与教师的群体性焦虑。面对这些问题,马教授提出了“只有教师觉悟到自身问题才是与社会对话的前提,也是重建群体形象的前提”。马教授谈到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素质教育依靠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本质是教师的人生智慧,反映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向善向上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境界,同时,以人心、人性、人情的文化角度来用心于教育。
马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深入浅出,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共鸣。在之后的分组讨论活动中,教师纷纷表示要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做一名充满爱心,忠诚事业,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