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究 明确主题 构建课程开发框架——“面向国际化拓展课程实验项目”校际联动会议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2526

作者:李雯

保证面向国际化拓展课程实验项目高效有序地运作,324日上午,上师大基教中心主任惠中教授率专家团队一行来到上师大三附中,与贺峥校长领衔的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沟通讨论,目的在于确定上师大三附中面向国际化拓展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构建课程框架体系,明确两支团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分工。

在听取了上师大三附中课题组成员有关课题推进情况介绍,翻阅了教案设计和课程学习资料包之后,惠中主任表示上师大三附中课程开发的前期筹备工作做得十分扎实有效。课题组核心团队的组建提供了人员保障,“中外节日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完全符合课题主题,教学的初步实践充分体现拓展课合作探究的课程特色。他希望通过高校专家的理论引领,与中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课题的立意,构建课程的框架。在初中面向国际化拓展课程总主题“我们共同的世界”引领下,让中学生发现一些全球的共性问题,加强中学生的国际问题的责任意识和国际理解力的培养。

接着,与会的领衔专家也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上师大方明生副教授提出几个关注点:关注课程主题“多样世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能力发展”;关注课程实施模式,探究合作活动为主;关注课程资源开发,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整合不同学科等;关注双方的联动协作,建议大学教师可以进中学课堂,参与教学实践。吕杰昕博士介绍了“全球公民教育”课程,建议课程目标可以更加多元性,活动设计可以更具开放性,课程内容关注生成性。叶勤副教授对于课程研究成果形式提出建议,注重研究过程的资料积累,最终可形成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包、研究报告、教学实践反思、课堂教学实录、大中学联动教研活动的过程记录等研究成果。专家们建议拓展国际化课程外延,围绕课程主题营造学校文化。上师大三附中课题组成员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课程内容可以从传统节日延伸到专题节日,引发了与会者的热议。

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头脑风暴,课程主题、框架、内容、实施模式越来越清晰,课题项目合作双方逐步对达成了共识。课题主题为加强国际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主题立意层次提高,从简单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层面上升到了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的价值观层面。以“中外节日文化”为切入口,形成民俗节日、宗教节日、科技主题节日等子模块,构建校本国际化拓展课程框架。上师大基教中心专家与上师大三附中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准备逐步设计课程开发方案、建设课程资源、开展课程实施、形成课程开发成果。

最后贺峥校长再次重申了上师大三附中对面向国际化拓展课程实验项目的重视,希望以本课题为载体,通过高校与中学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逐步构建成系列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国际理解精品课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全球公民意识和素养,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进一步营造符合教育国际化需要的学校文化。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