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珺
伴随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日渐关注,教师就业压力、职业倦怠已成为广大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3月23日下午,上师大三附中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专家沈之菲老师做关于“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自我心理调解”的专题讲座。
认清职业倦怠 学会心理调节
讲座上,沈老师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心理健康之道、压力应对和自我增强四个方面就教师如何正确面对工作压力做了详细的叙述。就“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幸福状况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教师的心理状况普遍较好,但也存在情绪耗竭、性格解体及缺乏个人成就感等职业倦怠现象。
面对这一现状,沈老师赠送了两句话:“没有时间娱乐的人,一定会有时间来生病”,所以“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才是问题”。沈老师指出,教师面对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三个部分,外界宽松的环境及教师自身抗压能力的提高是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阴影的有效方法,特别是个人自我情绪的调控,自信、积极的态度是教师排解压力的最佳方式,故而教师要学会增强自我的需要和价值,提高自我效能,增强教育机智。
精彩互动学习 提升幸福指数
讲座中,各种游戏互动环节及沈老师诙谐幽默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教师们,会场内时常爆发出阵阵欢笑声和热议声。数方块、破解图意、读心理学“双关图”、字母表加分看生活满意度、心理测试等活动,让讲座变得生动有趣,与其说教师们是在听,更像是在边玩边学,和谐轻松的氛围,让紧张忙碌了一周的教职工们心情欢愉。
通过本次专家讲座,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学会“如何调节职业压力”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更积极、健康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质,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