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琴 罗珺
4月18日下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首次举办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建设策略、教研机制与科目品质”现场研讨会在师三实验校多媒体教室举行。参会人员由市拓展型课程中心组全体专家和师三实验校课程组全体教师同参与,主持会议由市拓展型课程兼职教研员姚军,研讨内容围绕拓展型课程的“科目品质”展开研讨,整个活动分“主题发言”和“主题讨论”两个环节。
首先,师三实验蒋海英副校长代表校方欢迎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她说,学校借转型之际,以课程带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五年来,“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博雅课程体系中的创新智能课程已落地生根,初见成效,希望借今天这样活动推动学校拓展型课程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在研讨会上,师三实验创智组负责人王建琴老师做《校本课程群的建设与策略》主题发言,她对“课程群”框架构建进行了详尽介绍,围绕课程群的实施以及课程组教师队伍建设等向与会者全方位的展示了师三实验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她强调,“课程群”定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打造一专多能教师和培养学生个性、激发潜能为目标。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创智组始终贯彻贺峥校长的课程建设“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设计思路,将延伸式、重组式、衔接式等多种方法融合创建了有机的“课程体系”。她谈到,教师专业如何发展?教师的能力又如何提高?在队伍建设中,师三实验始终坚持和深化“抱团取暖,以老带新”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以“团队”为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专业上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工作方法。接着,创智项目组成员之一的罗珺老师和时怡老师分别以《新教研模式下的科目方案实施》和《关注学生发展,促教师成长》为主题进行发言。罗珺老师以《生态家园》科目为案例,详实的阐释了在学生的思维开放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的基础上建立“多人员”、“多学科”和“多学段”为特点的备课组活动机制,并通过“撰写教案”、“打磨教案”和“精化教案”层层递进的备课组活动,达到筛选组合课程内容的模地。时怡老师谈到创新课堂的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在这样环境中,学生潜能被激发了,课堂上思维火花会反哺到教师,教师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去研究,会形成新的知识。三位教师都选用了详细的案例进行了不同分析和讲解 ,罗珺老师有效地落实了备课组的4个步骤,时怡老师有效落实教学模式对课堂的改变,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师三实验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成效性,也围绕师三实验范本提出核心词“品质”,进入现场研讨活动。在整个答辩环节中,金山区教研员陈老师等专家提出,“课程科目开发,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师?”以及“科目品质如何衡量、不同科目的品质指标如何统一、教研机制构建以及学校课程领导力、博雅课程群的名称与博雅办学理念的关系”等问题,项目组负责人王建琴老师作了一一答复。王老师指出课程的“创新”二字,不是从字面上理解,而是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的创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三维目标上的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创智的“智”我们主要根据智力发展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知识内化,形成创造智慧和才能,转化为终身学习的仪式和综合能力。至于“博雅”,我们的课程特点就是多学科的融合,广博的知识的渗透,课堂建立的和谐、谦和、聆听等等高尚品质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这课堂是“博”之“雅”课堂,听完王老师的解读后,专家们纷纷对这次现场研讨会表示肯定和赞同。
本次现场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彩,安排紧凑有序,达到了预期目标,既展示了师三实验自主拓展型课程的阶段成果与水平,同时也给师三实验带来了新的思考,师三实验将以更加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为保障,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构建拓展型课程框架,丰富课程品质,打造博雅师三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