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健博
为了满足师三实验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适应目前学校定位及学情的变化特点,师三实验学校于9月17日在二楼大会议室,召集全校各学科参加国家课程校本拓展工作的备课组长和相关教师,召开国家课程校本拓展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由教导主任张旭群老师主持,校长贺峥、副校长童灵窕参加会议并作指导。
会议伊始,语文教研组国学组校本课程的备课组长对本学期新增设的三门“国学课程”进行了汇报交流。一年级的《弟子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认知规律,优化教学设计,做到“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和“生活化”等“四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通过微型课程设计,分“开宗明义”、“入则孝”、“出则悌”和“谨”四个主题模块进行教学。二年级的《三字经》校本课程以中华民俗欣赏为主线,涵盖“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和“祭祀”等各方面,穿插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做人教育。三年级的《千字文》校本课程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从而获取大量鲜活的阅读信息,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贺校长在听取汇报后,高度肯定了目前“国学课程”的设置和授课情况,并希望各备课组在研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特点,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诵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审美能力及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和懂得做人的道理,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随后,来自数学教研组的“思维训练”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的“SBS教材”校本课程、综合理科教研组的“校本课程拓展延伸式”的备课组长分别汇报了各自国家课程校本拓展的实施情况。
贺校长在听取汇报后指出:第一,各备课组应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多搭台阶,循序渐进,加强分层。第二,各备课组对于知识点的教授,应把握“先死后活”的原则,关注学生的读、背、默,加强双基训练。第三,各备课组可选用全国版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教材整合,作为教学辅助与补充。最后,贺校长特别强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要及时跟进,定期组织实验班学生对校本拓展课程新授内容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与检测,使之成为“思维活”、“见识广”、“表达溜”、“能力强”的师三学子,让国家教材的校本拓展工作真正产生效益。
师三实验学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追求校本拓展课程的不同创新与融合,不断完善“博雅”课程的框架体系,本次国家课程校本拓展工作推进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学校转型发展与课程和教学变革的决心,今后,国家课程校本拓展工作还将进一步深入强调教学规范、研究教学问题,为努力打造师三实验成为区内公办一流学校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