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至3月16日,师三实验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综合理科教学开放周活动。课前,综合理科组的每位老师精心准备,课后,大家在区教研员及教学专家的指导下,“依托实验为载体,基于标准促教学”这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每个备课组都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和研读,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物理备课组的陆文寅老师和施燕芹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复习课《杠杆复习》和《凸透镜成像复习》。两位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再现实验过程,强化解题和操作规范,由实验感性认识帮助理性分析,拓展了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化学备课组的桂宛琪老师和刘雨辰老师分别展示了《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和《盐的性质》两节课。她们根据情境,有坡度地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分析装置的原理和适用情况以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科学、生物、自然备课组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三节公开课,陈志华老师的《观察鲫鱼》,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释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思想。吴迪萍老师的《不同金属导热性》,先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获取信息,再进行探究,通过制定计划、描述证据等探究环节明白考量因素。钱艺涌老师的《显微镜下的小生物》一课,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菌类来介绍微生物,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更好地认识和记忆微生物的特点。
七位老师都能够深挖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准备、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学习热情,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力,并通过课堂实验任务单与小练习,完成对双基的落实。
课后物理教研员赵谊伶老师、区化学教学专家、位育中学副校长包霞、科学教研员李秀滋老师和自然教研员张国清老师等专家带领各备课组围绕“依托实验为载体,基于标准促教学”研究的主题,就备课、上课等环节进行研讨,专家们肯定综合理科组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中能注重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展示、相互听课评课个人自我反思等环节,营造相互学习、研讨的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形成。同时全组教师致力于研究课标,以实验为载体,基于课标,基于学情,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巧妙设计、改进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创新能力,使课堂效益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