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记师三实验学校小学数学学科区公开课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740

    2022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旨在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两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标”如何落实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

    2024319日下午,徐汇区师三实验学校一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一场以“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为主题的小学数学一二年级教研活动,吸引了全区200余名教师的参与。

课例展示: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实践

    一年级的朱王燕妮老师和二年级的张佳怡老师分别执教了《时间的初步认识(一)》和《时间的初步认识(二)》,形成了一个跨年级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

    在《时间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朱老师和一年级的学生们一起合作介绍了计时工具从日晷到原子钟的发展历史,了解了钟面上数、针、格的组成;也能根据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读出“几时与几时半”。学生们在组成钟面、拨钟的实践活动中,对钟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年级的《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教学中,张老师承接了一年级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小美的一天”,带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读钟面上的任意时刻,学生在读一读、认一认、拨一拨、猜一猜的活动中掌握了认读时刻的方法,充分感知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和在钟面上的位置关系,让钟面在学生心中“动起来”。

专家引领:正确解读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

    课后,正高级教师、徐汇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顾亚龙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他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理解、教学环节设置、课堂节奏把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强调了大单元教学以及综合实践对数学课堂的重要性。顾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大家梳理的如何将数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活动的难度与自由度层层递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的意义。他的讲解与点评让现场教师对于“综合实践”即将在新教材中的落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顾老师鼓励教师们理清知识结构,用教师“有结构地教”引领学生“有结构地学”,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最后,顾老师又用“时间是什么?”、“时间在哪里?”、“时间长什么样?”三连问,开启了《时间去哪儿》的专家讲座,将活动推到了高潮。“如此深奥的哲学问题如何落实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是在教孩子认识钟面还是认识时间”,接二连三的问题,引发了现场所有老师的一场头脑风暴。

教师赋能: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的探索

    本次区教学研讨活动为师三实验学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成长,也是在“新课标”实践过程中的信心与方向。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是如今教育的主流,如何将单元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更为连贯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思考,迸发着新的火花,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更有结构的课程教学。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