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志文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更是学生发展的根本。2017学年,师三实验德育课程团队历时数月准备,形成了《健康与幸福》系列德育课程。9月15日,课程首次在六、七、八年级十二个班级全面展开,学校全体行政在贺峥校长的带领下一起全程参与听课观摩。
团队协作多探讨,“自尊之树”更扎根
六年级开设的课题是《自尊》,开学两周以来,在赵钺书记的指导下,凤矫老师作为主备课与班主任组成备课组,群策群力,搜集资料,推敲语言,对课的环节设计和细节把握上精益求精。在课堂上,教师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情景剧的演绎,生动展现主题,同学们也从内心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压力管理有妙招,翻转课堂有实效
七年级开设的课题是《管理压力,提高心理弹性》。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实验引入,将作用于包装盒的压力投射到压力作用于人体,快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对课前学生录制的四种压力情境的分析,反复运用“确认压力信号”、“找出压力原因”、“针对压力做一些事”和“降低压力负面影响”的四个步骤,学生能够轻松将本课的重点内容“应对压力”内化。老师们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教法,课程有课前预习和课堂任务单的布置、搜集资料作为铺垫,也有作业的报告书或小报作为课外延伸。
设立目标是基础,同课异构展风采
八年级开设的课题是《设立目标》。八年级备课组对教材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判断和选择,挖掘课程内涵,调整课程结构,将《设立目标》作为八年级的第一课。备课组根据班级差异与备课教师不同的教学特点,围绕主线核心,同课异构,展示了四堂风格各异的《健康与幸福》展示课。
课后贺峥校长对《健康与幸福》德育课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课,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课程设计应走进学生心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健康与幸福》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内化。二是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学习。三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有总结、有板书。四是加强课后反思、教案的修订和资料的收集。后续,学校还将召开《健康与幸福》课程专项指导会,及时总结经验,为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健康与幸福》德育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健康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体系,提高学生生存与生活、发展与社交、身心与情感等方面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校长室课程领导下,职能部门和各年级组与班主任认真备课和上课,课程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希望今后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师三实验“博雅教育”的理念和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