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统整和课程重构 促国本课程的优化实施——记师三实验学校国本课程项目组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3106

作者:瞿海瑛

    近日,师三实验学校召开国本课程项目组工作会议,聚焦本学期的重点项目“小初衔接课程”,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全体项目组近30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贺峥校长全程参与并进行了工作指导。

首先,教务副主任张舒老师介绍了师三实验小初衔接课程方案的基本情况。师三实验学校依托九年一贯制学制优势,在五年级开展以“主题式、模块化、微课程”为形式的小初衔接教学,在前几年课程初步实施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和教学内容的重构,将初中阶段的学习规范和能力要求提前进行渗透,缩短学生初中学习的适应期。

随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小初衔接备课组长交流了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前二周课程的实施情况。语文备课组将中学能力目标进行解析和重构,以双线单元的方式设计了文言文、说明文、记叙文和写作四个模块,兼顾五年级学生认知和学习兴趣,并自编教学资源。数学备课组以培养学生数形能力为目标,将中学阶段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有理数的认识和应用、图形等高阶思维中的基础部分进行重构并下沉,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感、图形的认识,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英语备课组从五年级学生目前存在的薄弱点和中学英语学习的难点问题入手,确立了阅读策略指导、首字母填空、语音、时态四大模块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学习策略的指导,进一步培养资优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小初衔接课程实施两周以来,学生们学习兴趣昂然,学习了批注、字字落实、查字典等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记笔记和数学解题习惯,在英语答题规范性和阅读能力上均有所提升。后续,各备课组将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讲练结合,加强阶段性检测,并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挑战作业”,关注高阶思维培养,落实“”的教学要求。

     分管教学的童灵窕副校长对小初衔接课程项目组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小初衔接课程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实施方案都很有针对性,都能对标初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培养学生的听、记、书写规范、解题速度等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具有显性的课程价值和教学实效性。 

最后,贺峥校长对国本课程项目组进行了工作指导。她充分肯定了全体项目组教师对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在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实施、优化等过程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努力尝试。她指出,国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核心竞争力,前几年课程的初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目前已进入二次开发阶段。她强调,小初衔接课程不是将初中的知识模块简单下移,而是关注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学规养成等多重目标与要求,对标资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素养的提升,为小升初做好教学过渡的铺垫。她希望各项目组能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反思与订正,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和“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效度”的博雅教师,在师三实验的沃土上,与学生、与课程、与学校共成长。 

师三实验学校将始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校情学情为本的原则,发挥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建制特点和学制优势,继续在中小学不同学段开设多学科的国本课程,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的模块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再开发,逐步形成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并符合师三要求的国本课程体系。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