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瞿海瑛
2021年6月3日,北京市教委和中国教育法制和教育标准研究所的调研团队在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和徐汇区基建站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师三实验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学校在推动地方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师三实验校级班子、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调研会议。
首先,童灵窕副校长从校舍建筑、教育装备、校园安全、队伍建设等方面汇报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在硬件方面,学校的教学楼、辅助楼、教室面积、绿化面积、生均运动面积等指标均符合基建的统一规定,按照中考标准建设了理化实验室和英语听说教室,学校还自筹经费建设了创新教室和智能教室。学校所有教室按照最高标准配置多媒体设备和教学仪器,并定期由专业部门对教室照明、采光、饮用水、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校服质量等标准进行检测。在师资方面,学校除了教师和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学历达标外,还高度重视教师的标准化培训尤其是职初教师的规范化培训。
蒋海英副校长以操场修缮和图书流通为例,介绍了学校在推进标准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学校在操场修缮工程中协同基建站、专业公司和家委会,多方合作,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中期进行定期沟通,后期进行专业检测,确保了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标准实施。学校基于九年一贯制的建制规模,合理安排不同年级错峰借阅图书的时段,并通过班级图书角、年级图书长廊、移动图书漂流站的建设,提高图书馆藏的使用率和流通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后,教学部门、总务部门、人事部门、艺体学科教师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畅谈了标准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学校实际的发展需求。教学部门希望教师配置能够得到不断优化与调整,尤其是卫生保健教师、体育教师、艺术教师等专业技能岗位的教师标准职数能有适当增量,以更好满足防疫常态化工作的现状和艺体类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总务部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场地和专用教室的标准,化解入学高峰与场地面积的矛盾,并不断更新智能化教育装备,加强新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培训。人事部门希望能出台教师流动制度的标准,试点助教式班级管理岗位,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避免队伍的结构性缺失。艺体学科教师希望能基于中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增设网球等专用训练场地,优化艺术类作品的展示区域和基础配套设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最后,贺峥校长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要在基础建设、教育装备、队伍建设等方面达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建和装备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益,满足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变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北京市教委调研团队的赵小红主任对于师三实验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准备表示充分感谢,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和徐汇区基建站也对于今后校园运动场地的综合利用和资源整合进行了工作指导。
此次调研会议为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来自基层的实践案例,为教育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全面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