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顺贤 张舒
10月20日,师三实验学校召开了幼小衔接课程方案讨论会,聚焦本学期的重点项目“构建幼小衔接课程”,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项目组14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童灵窕副校长参与并进行了工作指导。
幼小衔接课程负责人张舒老师介绍了师三实验幼小衔接课程方案的基本情况。师三实验学校拟在一、二年级开展以“主题式、模块化、序列化”为形式的幼小衔接教学,重点推进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和教学内容的重构,将小学中年段的学习规范和能力要求提前进行渗透与培养,帮助低年段的小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更高年段的学习难度与深度。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组组长交流了课程方案初稿。语文组将《语文综合学习》和《经典古诗诵读》两本辅助教材进行解析和重构,以素养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方式,设计了包括识字、写字、诵读、阅读、写作等多模块的教学内容与配套练习,通过序列化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通过主题式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数学组抓住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以《现代新思维100题》和《小学数学思维拓展32讲》为课程资源,将小学中段的数学基本性质和理念进行重构并下沉,以培养学生数感、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为目标,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英语组从一、二年级学生存在的薄弱点和小学中段英语学习的难点问题入手,确立了“读音规则和拼读规则”作为英语学科幼小衔接的关键点,以《牛津自然拼读天地》作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学会自然拼读的规则和能力,通过学习策略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童灵窕副校长对各组的课程初稿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她指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实施方案都很有针对性,能够基于一、二年级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具有显性的课程价值和教学实效。 童副校长也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各备课组利用三周的时间准备好各学科一个月的教学资料,关注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学规养成等多重目标与要求,对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素养的提升,能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反思与订正,对标师三一流要求,确保课程更好落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师三实验学校将始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校情学情为本”的原则,遵从“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递进”的教育规律,发挥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建制特点和学制优势,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的模块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再开发,形成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并符合师三要求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