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舒
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精准落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5月10日,师三实验学校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友初教授,对全体教师进行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专题培训。
黄教授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展开,解读了课标发展的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双减”等对2022版新课标颁布的重要意义。黄教授指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课标从方向、对象、目标、实施机制和育人方式五个方面,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具体要求。黄教授对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明确了16门学科的核心点都聚焦在观念、思维和态度三个方面,体现了内容和学段的一致性。新课标体现出的整合观念,落实在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新的学习模式上,创造力、思维深度和广度、规划是未来人才的重点。
黄教授围绕信息化对教育的冲击、后现代文化与物质文化对价值观的冲击、知识教育与学生素养发展之间存在鸿沟、素养发展与教育评价的矛盾、双减背景下的焦虑与躺平、项目化学习与常规性教学的整合、上海课标和教育部课标的融合等几组矛盾,深入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黄教授强调,育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学校要更重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侧重对思维和观念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师专业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黄友初教授作为教育学专家和教材编写者,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呈现了一次精彩的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前沿理论的指导。师三实验的教师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