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上海市教委“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党支部将“全员导师制”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立足九年一贯办学实际,在部分年级先行试点基础上,深入调研,不断优化,以此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精心打造这一党建特色项目,架起党建引领“全员育人”的桥梁。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校,全方位支持学生学业提升、心理健康与行为规范养成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掌舵领航,强化政治引领
“全员导师制”旨在为学生成长全方位护航,其成功的关键在支部领航。党支部立足全局,精细架构顶层设计,优化实施方案,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精准统筹全校教师与,依据学生特点明确各导师职责、目标,让项目推进有方向、落实有成效,稳健前行。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学校党支部将导师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给予低年段(1-3年级)引导和陪伴、中年段(4-6年级)情感信任、高年段(7-9年级)克服青春期困扰等正确引导,确保导师在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方面提供精准帮助。
精准分工,健全“三三制”体系
支部现设有四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的分工协作是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党小组成员对各年级导师进行细致分工,精准辅导不同成长阶段学生。党员教师模范带头,发挥育德先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好朋友”“提灯人”,引领全体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低年级导师,学生贴心的“陪伴者”,全方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面对刚入学的孩子们,导师陈洁老师发现,不少学生经常丢三落四,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她通过小小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会整理书籍与餐具。课间,她和孩子们一起玩文明有序的小游戏,潜移默化教导排队规则。日复一日,孩子们在她的耐心陪伴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步入了行为规范的正轨。
中年段导师,学生知心的“好朋友”,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陈萌迪老师是党员教师,陪伴学生成长,成为知心“好朋友”,尽显“温情、深情、真情”。看到因父母长期离沪,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成绩下滑,陈老师每日找这孩子谈心,与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在她的关心下,孩子脸上重现笑容,成绩也稳步回升,真正体会到了亦师亦友的温暖情谊。
高年段导师,学生前行的“提灯人”,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困扰,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缓解学业压力与升学压力。高年段学生面临双重压力,闻晓峰老师深知,心理疏导与学业辅导同样重要。他在班级设立“心灵树洞”,让学生匿名写下烦恼,他一一耐心回复。他为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公益辅导,独特的“压力释放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攻克难题。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报道,成为学校育人导师的榜样。
“全员导师制”,重在身体力行,贵在言传身教。引路人重任在肩,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谛,也成了党建育人的生动实践。学校党支部“顶层设计—组织推动—党员示范”协同发力,引领师生成长、教育进阶。未来,党支部将不断完善“三三制”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学校党建与育人工作质量“双提升”,赋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内涵。
(责编: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