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刘屹飞
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梯队的衔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学校贯彻“博雅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2月25日下午,师三实验学校在省身楼一楼多媒体教室召开了主题为“师徒结对同前行,以心携新共传承”的2024学年第二学期师徒带教中期推进会,本学期结对师徒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由德育处副主任陈洁老师介绍本学期师徒带教工作,在德育带教方面:继续推进围绕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的途径,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在继续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做好全员导师制工作,夯实德育常规与标准化、规范化项目的管理工作的同时,鼓励班主任师徒积极参与区域课题与竞赛实践,进一步提升青年班主任的德研能力与工作能力。在教学带教方面:继续重视常规教学管理;优化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做到作业有效化;聚焦有效教学,进一步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围绕有效教研,以大单元教学视域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展开研究,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继续推进博雅课程教学体系。
随后德育处副主任陈萌迪老师围绕“贯彻大会精神,依托德育标规,提升育人能力”,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和本学期德育重点工作对德育师徒标规进行培训。陈老师希望在大思政课方面,各位班主任秉持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展示思政教育成果与优秀事迹;劳动教育上,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育规律,落实班级日常劳动,明确劳动标规,加强家校沟通以实现五育并举;针对心理健康,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组织主题班会普及知识,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为有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在校家社合作中,建立与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接下去的德育论坛上,刘珠慧老师与陈苧老师分享了班级管理经验。陈苧老师初任班主任时感到挑战重重,通过与优秀班主任合作,探索出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她强调“画圈”制定班规,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同时,利用“画饼”技巧,通过借力式表扬激活学生内驱力。面对校园活动,刘珠慧老师建议活动前播下情感种子,活动中积极提醒,活动后温馨复盘。陈苧老师表示将继续探索班主任工作新境界,与学生共同成长。
接着,教导处副主任刘叶萍老师对教学师徒标规进行培训。她聚焦“立足教学师徒标规,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在带教常规上,要求徒弟主动听师傅的课、记录评价、反思改进,学习教学理论方法,做好课前准备、课后沟通反思,提升教学技能;上课时开展热身活动、注意仪容仪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互动氛围、关注过程性评价;作业设计要科学,符合课标与学生实际,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单元设计与分层;作业批改需全批全改、及时批改、批后反思,但检查结果不理想,存在批改、讲评、订正不及时等问题;课后辅导方面,教师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加强反馈、订正、面批与答疑辅导。同时,对指导教师提出要求,包括指导备课、熟悉教材、每周听课、教法指导、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指导命题和辅导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方面,强调学习课堂方法理念,反思日常教学与指导课,参与项目实施的准备与实践,通过师徒带教加专业努力,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接下去,朱王燕妮老师和李鑫老师带爱了主题为“忙而不盲,成为时间管理师”的教学论坛。针对分层教学,他们提出课堂提问三类思考,;围绕课堂纪律与教学进度,强调运用相关概念、练习帮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并及时关注调整;提及帮助基础薄弱学生提高自信,需全过程综合关注。最后,朱老师倡导做李鑫老师做好规划,多听《空中课堂》、提早备课、借助计划表辅助合理规划,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最后,陆志文副校长进行总结并对青年教师提出要求。他指出,社会变迁的大趋势直接影响到教育行业的变化,技术革新的大发展也对教育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挑战,追求个人成长是核心命题。面对个人成长的诸多障碍和困难,通过师徒代教等结伴学习模式,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师徒带教模式,是青年教师高效的学习成长模式,它不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更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完成格物致知的内化过程。同时,师徒带教模式又是高成本的学习成长资源,在有限的师资和时间中,需要倍加珍惜,更加积极主动投入。最后,他鼓励师徒教学相长,拥抱新技术,积极学习,突破个人成长的困境,以应对教育行业的变革和挑战。
师三实验将持续深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力度,依托职初期系统规范的培训及个性化、分层分类的研修体系,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学能力。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激发创造力和教学热情,为学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