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师三实验数学教研组于2024年3月3日至14日开展了历时两周的数学教学开放活动,教研组致力于“基于核心概念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教学展示与教研活动,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开放周听评课的研修活动,20位教师进行了上课展示,共计141人次参与听评课。
本次数学教学开放周,数学教研组邀请了徐汇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张斌辉、徐晓燕,小学数学教研员黄琰、顾亚龙老师对9位青年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各学段老师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提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课展示了教研组基于核心概念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研员给予上课老师细致的评课同时,提出了希望将课堂教学作为“双新”的主阵地,推动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 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学段的两位教研员肯定了青年教师对课堂的设计:首先是跨年级的大单元设计,突出了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其次,老师们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 动的课堂符合“双新”的理念,每个活动主题突出;还有,老师们课堂上对学生问题的讲解到位,关注到了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例题和练习的设计也看出了老师们的认真备课和对资料的筛选;我们的老师虽然年轻,但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控比较理想,教学过程不急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教研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一是要研究教材,特别是新教材,与旧版的比较,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改?深挖教材的内涵,它们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双新理念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和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二是课堂上为什么要做组织学生实验?实验怎么做?小组讨论怎么设计,才不会形式大于内容,另外,课堂作业(含例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更精准,要有明确的梯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需要紧扣习题与本节课内容关联,教学目标的达成性。三是课堂上要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有效的点评,做好小结和归纳,真正落实学科素养的数学课堂。
小学段的两位教研员在深入课堂观摩并与青年教师们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交流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两位教研员一致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把握得十分清晰。他们能够精准地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在讲解某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时,教师能够从最基础的定义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知识点是如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这种清晰的逻辑把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避免了因知识点混乱而导致的学习困扰。
不仅如此,青年教师还注重知识的进阶性。他们深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索。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自然地迈向更高层次的知识领域,实现知识的进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个阶段的知识,还能够实现从基础到提高的跨越。
然而,教研员们在肯定青年教师成绩的同时,也对组内青年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质量。
一是关于听课评价表的制定。教研员强调,听课评价是教学研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开课老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让年级组内的其他老师更好地理解教学思路和方法。因此,希望教研组能够精心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听课评价表。这份评价表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还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表,开课老师以及年级组内老师对本节课的思考与想法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加强每位老师在磨课环节的参与感。在磨课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依据评价表的反馈信息,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优质。
二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教研员们指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地传授教材知识,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体系,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要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教材中看似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化课堂模式,转而采用“学生发现,大家来评”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度和广度得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核心素养的把握。教研员们强调,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此外,教师还要关注本课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充分预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情境,制造知识中的矛盾和关注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数学课堂中,尤其要注重生成更多学生的内容,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实践中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们在评课时一致肯定了各备课组对“大单元视野下的高效课堂”的思考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信息技术赋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及时做好课例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数学开放周活动,备课组合作,老师们从选课、研课、备课、说课、上课,为教研组研修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老师们致力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数学组会把开放周的收获体会,以及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反哺课堂。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结合大数据、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业成绩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评价,提高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