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师三实验邀请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李国庆老师为全体六、七年级学生做主题为“走进非遗——面塑”的专题讲座。
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李老师的讲座从“面塑”的历史渊源开始讲起,起源于山东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李派、汤派、赵派,三派各具特色。面塑有各种流派,每派的创作题材都各不相同。“北方的面塑粗犷,以写意为主;南方的面塑则精细,注重人物结构比例,讲究柔和、协调与色彩的过渡。”马金城介绍,捏制面人的每一步都非常有讲究,所创作的人物形象要与历史吻合。“捏制一个历史人物至少需要一整天,构思则更长。”接着,李老师又以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面塑的功能,可分为食用面塑和收藏面塑。食用面塑用澄份、生粉等制成,收藏面塑以面粉为主料。随后,李老师还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面塑的制作过程,面塑工具主要有塑刀、剪刀、梳子等。自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工具来。根据所需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活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
在讲座的最后,李老师邀请大家观看制作的优秀作品,同学们不禁感叹曾经的传统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似乎渐行渐远。但我们相信,这种留有岁月痕迹、生命气息,凝聚匠心才智的手工艺,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时光的纪念。我们将尽己所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