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臻贤
5月3日下午,师三实验邀请了长宁区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赵静老师为六、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做了一次《记叙文阅读方法——线索阅读法》的语文拓展讲座。
在学校省身楼多媒体教室,赵静老师带领学生们回顾了记叙文的要素,并向学生们介绍了通过把握词句及上下文关系理清文脉的方法,也使学生了解了文章线索的相关知识。线索是贯穿于整个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有主线、辅线、明线、暗线等。
接着,赵老师借助《爱的弧线》和《风雨中的菊花》两篇记叙文,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全体学生梳理文中的线索。学生们在阅读圈画、互动交流中,理清了行文线索,感知了故事情节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比如,《爱的弧线》一文中有多条线索,有时间线索、母亲病痛的线索、“我”对母亲的感情线索、母亲对“我”的感情线索等。而文中母亲对家人的爱这一主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深刻地揭示了主旨。《风雨中的菊花》一文中有时间线索、物件线索、环境线索等。通过梳理,学生们读懂了题目的含义: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出他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
整场讲座学生们在阅读实践中体验、感悟,领会记叙文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赵老师精辟独到的讲解为学生们打开了语文阅读的一扇门。具体可行的学法指导也促使学生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能更深入、更有效地进行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中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