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屹飞
2020学年师三实验“博览雅阅”校园读书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四史学习”的主题,同学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用深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着革命英雄的故事,演绎着历史记忆。2020年12月4日,在行知楼四楼小剧场,从各年级组中脱颖而出的6组同学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读四史,说英雄,忆瞬间”讲故事、情景剧、朗诵比赛决赛。
来自一(3)中队的吕依诺同学用自己甜美的嗓音为大家带来了故事《机智的小交通员》。小交通员欧阳立安在给王叔叔送信时发现了异常情况,他装成收豆腐钱走错门的孩子,巧妙地骗过敌人,又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还悄悄在17号门前的墙上画了记号,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来自二(2)中队的羊意、吴奕扬同学讲述了国歌背后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虽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但其蕴含着的中华儿女不惧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以及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中华民族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前进之歌、胜利之歌。
来自三(2)中队的朱恬仪同学带来了故事《信仰的味道有点甜》。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竟将墨汁当成母亲送来的红糖水吃掉而浑然不觉,在他的身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甘甜的精神信仰,是书生报国的利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精神是师三学子不断前行的养料。
来自五(2)中队的朱亦宸、曹雨璇、张欣恬、左雨轩、尹萧同、娄嘉豪、祝稼澔等同学带来了情景剧《190次失败后的成功》。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的科研组长,在设施简陋,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下,带领研究人员在进行了190次实验后,终于成功了。有人说,屠呦呦的成功带有某种偶然性。但是,偶然中却有着一种必然,这个“必然”就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不怕吃苦的精神。
来自五(4)中队的赵韵博、陈思远、余飞、曹瑞东、倪陈淼、戴昌哲、卫宇晨、王忆南、陶婉婷、熊梓辰、杨子玉等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情景剧《国旗与国歌的故事》。1949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与极少数的修改后,最终决定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因此,五星红旗既是革命又是团结的象征。
来自六(1)中队的国天宇、顾依蕾、陈琳怡、莫雯恬、屠若希同学为大家演绎了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金色的鱼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在红军过大草地时,老班长为了照顾伤员,让伤员走出草地,选择了牺牲自己。这种崇高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映射了所有的革命先烈的足迹们,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光辉。
“读四史,说英雄,忆瞬间”讲故事、情景剧、朗诵比赛圆满落下帷幕,6组同学都为大家带来了令人难忘的故事与表演。通过这次活动,让师三学子在“四史”精神的学习中,守住初心,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也教会了同学们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向自我挑战,成为一名博览雅阅,明理乐学,健康文明的博雅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