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思教学,博雅如茶谈教育——记师三实验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期中心组学习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9148

作者:陆志文、张舒

2020925日,师三实验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期中心组会议在行知楼大会议室召开,以“课程改革”为视角,推动课堂教学的思考;围绕“茶与教育”探讨,深化博雅教育内涵。

首先,教务副主任张舒老师导读了《在课程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素养培育》《学校课堂转型有哪些指标性特征呢?“核心素养”如何习得养成?》两篇文章。张老师第一步梳理了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从核心素养的两个概念出发,指出核心素养是一种通用的品质和能力,渗透在学生所有的学科和跨学科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随后张老师围绕课堂转型的三个特征:能动学习、协同学习、深度学习解读了真实性学习的达成路径,并强调了知识社会时代的教育不追求以知识为中心的学力,而是去寻求以“通用能力”为中心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真实性学力。贺校长在点评中指出,以学习为中心、以素养为中心的学习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生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是未来教育的核心评价指标。中考改革的跨学科案例分析就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习得的重要性。贺校长还提醒中心组的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了解不仅能推动教学工作的更新,对管理工作的反思与订正也是极大的触动。

随后,政教副主任陆志文老师导读了《愿教育如茶,有品位,有尊严》这篇文章。陆老师以“茶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展开,通过课程的类比和分类,凸显了“茶”所代表的课程在今天这个时代所展现出的教育品味和尊严。同时,陆老师又围绕“茶艺的天性实现”和“教育的天性绽放”的共同点,分别就茶的文化属性、象征意象、演化脉络、异变创造、天然本性、关联世界、生长历程这七个视角,展现教育中的文化认同和乡土意识、激情创造和从容沉思、特定文化和适性发展、人性特征和成长节律、认知递进和课程延伸、经历收获与静待花开。贺校长在点评中指出,茶文化的解读,与博雅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进一步与“厚德、博学、尚美、笃行”的校训深化融合,通过年级大会、青年教师读书班等教育平台,向学生、教师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享与交流,提升生活与工作的品味与内涵。

通过本次中心组学习,两位老师精彩的导读帮助学校中心组团队登高望远,以“课改”和“茶文化”为视角,推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师德素养和教育品味的内化提升,进一步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讲效度”的一流博雅管理和师资团队。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