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美
本学期开展了党员经常性学习,其中我们精学了习近平同志的《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一文,体会颇多。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时间飞逝,转眼改革开放已迎来30周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上海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成果辉煌,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30年来,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回首30年,作为一个“80后”,应当说我完全是在改革的春风里成长的,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一帆风顺地成长几起来。在二十多个岁月里,虽经历不多,但作为一名教师感触最深的还是自己所在的教育事业。
一、回归教育本质:“育人第一,升学第二”
所谓育人第一,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所谓升学第二,就是普通中小学在坚持全面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反对学校开展升学预备教育,但升学预备教育必须在育人的基础上,并且不能以牺牲育人为代价。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多年前我是名学生的时候,小学考初中,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一路“考”,虽然现在还存在考试,但比较以往的应试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考试的这根指挥棒开始倾向“能力”,注重“素质”。
二、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
二期课改的德育渗透、两纲教育在找回人文精神。如何在日常的课堂上,在学科中渗透德育都是现在很多教育论坛的热点话题。教师的育人工作德育是“根”的教育,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的首位,是战略问题、原则问题、方向问题。德育不能见事不见人,必须动真情,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你在真心实意地关爱她,这是他接受你的工作和疏导的基础。(刘彭芝)我接受的教学多为知识性的输入,而今自己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更多是要往“心育”发展,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动力。刘彭芝校长曾说:“幸福源自终身发展”,我们要培育的是能感到幸福的学生,那就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积极进取的终身发展观的学生。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而如今九十年代的孩子,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温暖阳光中长大,作为教师,自己要学会学习成长,也要让这些祖国的未来更多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孩子学会感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二00九年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