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勤
时光飞逝,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校党支部的组织和安排下我积极参加本学期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通过全面学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思想与工作简单小结如下:
一.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活动,是党员先进行教育的自然延伸,经常性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对于广大党员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并在工作中进一步体现党员“三高”,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强化意识 坚定信念
在第一专题中,我学习了习近平同志《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的讲话内容,通过微型党课、自学等形式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及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我深刻体会到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不寻常的30年,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使我进一步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第二专题《贯彻落实“三风”建设责任制》的阶段学习中通过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制定校师德规范我领会到奉献是师德的核心。它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我们要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我们要用行动去播撒爱,我们要用爱去培育心灵,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三. 反思差距 力求突破
通过学习,我也感觉自己离“三高”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首先在工作上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在工作中,自己有时不太注意汲取,习惯于凭经验办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安于现状的思想,更没有居危思进的思想,要从小处做起,从小事抓起,注重细节,规范教务管理。另外对结对的困难学生关心不够,教务处工作虽比较繁忙,但这项工作思想上没有充分地重视。
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发挥工作上的创新精神,提高工作实效,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立足本职用实际行动体现一名党员教师应有的先进性,真正体现党员的风采!
二00九年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