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纪录片《信仰》 ,让我感受颇多。影片通过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让我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电视中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
信仰是什么?它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而教育者的信仰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信仰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学生的热爱。朱自清说过:“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于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能督促自己在教育教学方法技术上不断学习钻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积极地找寻解决之道。对于学生的热爱,看到他们的成长使自己体会到了当教师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信仰爱就是信仰生命本身,相信每个生命的希望和珍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无条件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既爱学优生也爱学困生,既爱学习中等水平的学生也爱道德高尚的学生和曾经有过失的学生。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没有学生可以放弃。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样,如果我们仅以成绩来衡量他们,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在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社会的复杂与多样,使得学生在今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如何与学生交心,什么样的爱,是当代教师真正能够给与学生的,并有助于他们成长和幸福的,我认为这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爱的信仰能始终平等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信仰爱就是无私地、孜孜不倦地为学生创造和给予,使自我与学生成长为一个“人”。美好的人生为爱所唤起,教师有爱才会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因为“爱的本质是要为某种东西付出‘劳动’以及‘使某种东西成长’”。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相信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真正有效的教育只能是爱的教育,只有爱才能形成爱,有爱才会有创造和给予。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份事业,那么必须坚守自己最初的信仰,进行扎扎实实的行动,品味成长过程当中的苦乐,追寻教师的幸福,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