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茹胜辉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郑重鲜明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思想。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作出的一项历史性的重大决策,也是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实际紧密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的历史贡献。虽然说,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旗帜论”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在关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的问题上,第一次把新时期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很显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十七大主题的合理内核。因而,学习十七大精神,最关键的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落实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行动中。那么,我们这些在党的教育事业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该如何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呢?
我认为,最为根本的应当抓“特色”。
十七大的旗帜,最关键的在于特色鲜明。我党对于中国社会改革的30年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始至终,都立足中国的实际,创出特色。惟其如此,才正确地引导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使我们民族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展现出蓬勃旺盛的发展活力。因此,我们在教改实践中,也应当注重特色,走符合实际的教改之路,做到八个字,即:求实、坚持、创新、发展。
求实。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实际、本班学情,另一方面要依据自身学科实际,特别要注重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认真落实二期课改要求,探索符合校情、学情、适于本学科特点的教改之路。
坚持。当前时代飞速发展,国际国内教改之潮风起云涌,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现。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应当从实际出发,有所扬弃。要坚持贯彻两全方针,坚持落实两纲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民族精神的体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崇敬,把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这应当成为我们今天语文教改的鲜明特色。
创新。创新是教师工作的本质含义,也是教师个体工作成果的鲜明体现。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劳动者。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对人才的要求是不断更新的,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方式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师每天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而学生是变化发展的,为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就决不能一成不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每个教师而言,既令人感奋,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应当在自身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有所创新,创出特色,为教改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一份贡献。
发展。发展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发展是第一要义。教育要发展,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要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和社会良好氛围的创设;学生要发展,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精心培养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其中,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只有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堪以担负时代赋予的教育重任,成为一个让党放心,人民满意,富有自我特色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