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理念下课程与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交流展示——2013学年第一学期师三实验校本培训之一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2983

    为彰显九年一贯制“博雅”课程特色,激励更多的教师一专多能,全面参与学校“博雅”课程群的框架建设,师三实验学校于2014年1月16日下午在一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博雅”理念下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成果展示。展示活动中,分别有10位教师就“博雅”拓展课程及基础型课程的微视频制作及课例反思撰写,做了精彩发言。拓展课程教研员徐烂老师和学校教育教学顾问张剑杰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对这10位教师的报告逐一点评。

    首先,4位“博雅”拓展课备课组长分别就“科学与生活”、“人文与社会”、“艺体与情趣”和“国际理解与沟通”四大课程模块展开交流。相建均老师提出重点建设“科技生活创新智能课程群”,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发展成为“明理乐学、自信谦和、合作求新”的现代中学生的育人目标。王丽敏老师认为,通过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出口成章的小小主持人,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典文学作品导读,以及内外兼修的文言文启蒙课程,都真正地将博雅课程的理念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了学生。徐悦老师认为,“艺体与情趣”类课程涵盖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及形体修养,并使学生从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陈美老师希望通过高校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逐步构建成系列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国际理解精品课程,师三实验培养“博学、高雅”的中小学生的办学理念将会得到充分的突显和落实。在聆听了“博雅”拓展课程建设的汇报后,教研员徐烂老师充分肯定了拓展课程四大备课组课程建设的成果,她认为,四大备课组自主制定拓展课的顶层设计以及对于课程实施策略的有效定位是学校“博雅”拓展课程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另外,微课程的应用和团队的精诚协作保障了整个课程群的开发和建设,课程评价体系也保证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随后,6位在本学期“骏马奖”、“新苗奖”中有不俗表现的老师们分别就微视频的制作与课例反思的撰写与大家分享了心得体会。“骏马”们锋芒毕露。龚彩玉老师通过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书面能力和修改能力,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姚杨老师通过架构基本框架,变换题型,反复操练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巩固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陆志文老师注重理性思考,通过教授学生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新苗们茁壮成长。王小静老师的设计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有趣的情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并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钱艺涌老师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从现实角度进行回顾,提升了课堂效能。闻晓峰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学生所得,反思学生如何多得、能得。校教育教学顾问张剑杰老师对以上6位教师的微视频和课例反思做了精彩点评,他对整个基础型课程建设与实践的评价概括为四个字:令人“刮目相看”,高度赞扬了学校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教务钻研、课堂反思、能力提升上所取得的显著进步。

    师三实验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精良的“博雅”课程群,通过本次校本课程建设的展示与交流,全体教师分享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校九年一贯制“博雅”课程一体化建设及绿色有效课堂的形成。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