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离不开一支具有“博雅”内涵的师资队伍。为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2013年6月30日,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特邀了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享誉全球的作曲家何占豪教授,为全体师三的教师、家长及漕河泾社区的众多艺术爱好者进行了一场《梁祝》赏析的艺术讲座。
整场讲座,由何教授学生的一曲《渔舟唱晚》拉开了序幕。随后,何教授讲述了《梁祝》创作的背景,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大一新生何占豪和同学、老师深入浦东农村体验生活。西方的交响乐在农村却遇到意想不到的冷场,在一系列的失败尝试之后,何教授意识到了:“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从此,他走上了西方音乐民族化的创作道路。不久之后,当处女作被世界著名乐团捷克斯洛伐克交响乐团演奏时,彼时的何占豪更深刻地意识到世界音乐同行对中华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视,更坚定走上了民族音乐国际化的道路,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就应运而生。接着,何教授又从《梁祝》音乐本身开始深入的赏析。从引子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场景,到起承转合、深情柔美呈现爱情主题,至如泣如诉、百感交集的悲剧场景以及充满浪漫主义的结尾。在汇集了西方交响乐、越剧、京剧、绍兴大板等兼容东西方艺术表现手法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普世价值。
80岁高龄的何占豪教授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从时代背景到创作细节,将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师三实验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社区艺术爱好者在何教授讲座中,不仅感受了音乐艺术之雅,而且提升了艺术素养之博,为未来构建师三“博雅教育”的目标积淀着传授博雅队伍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