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一学期阳光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5365

3101041321-306002-2007-014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坚持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我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并且积极参与市及区组织的各种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使广大学生在“阳光体育”工程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

现对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总结如下:

一、   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确保体育活动课有序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在开学初特成立体育活动课领导小组。校长室、教导主任和政教主任对各项活动、比赛工作都亲自过问,指导。贺校长也不止一次的在教工大会上强调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口。

2制度保障。学校为使体育活动和各项比赛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明确活动和比赛体育教师、器材管理教师及班主任的职责,建立领导督查制、活动评比制。

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一小时活动”的组织工作,开展好各项阳光体育活动。

3、    安全保障。学校根据活动器材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巡视教师等关注全局,督促学生安全。活动课的班级,在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不能滞留任何学生

4、    人力、物力保障。班主任协调好本班学生活动和参与各种比赛的项目;后勤人员积极为学生服务,购买物品、修理体育器材,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所有这些保证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体育教师认真负责,发扬义务奉献精神

实施“三课两操两活动”后,体育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在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的前提下,体育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好教学内容,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安排好每节活动课。在“两活动”中体育组和党团员发扬义务奉献精神,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真正做到学校工作一盘棋。学校领导对体育组和党团员进行动员,表明了“两活动”的重要性时,我们的各位老师毫无怨言,表示会克服各自的困难,义无反顾的配合学校的工作。负责活动课的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义务为学生服务,虽然来的要比学生早、走的又比其他人晚,但是想到学生们每天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学习,看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人心中都感到很欣慰。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六、七、八年级:广播操、绳子、转陀螺、滚铁环、足球、篮球、集体舞等;九年级:篮球和耐力、武术。在活动课上进行相应内容的练习,一位体育教师进行巡视并适当做些指导,另一位老师负责点名和维护秩序。并为了使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真正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本学期开展了第十届校体育节和校运动会,和政教处一起利用活动课这个平台,开展了小型多样的比赛:有滚铁环比赛;广播操比赛、20*25米往返跑接力比赛;33篮球比赛;5分钟定点投篮比赛;“兔子跳”比赛、“蜈蚣走”比赛;跳踢比赛等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而且参与面也很广。在不同的活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了解到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并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阳光活动做到了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健与乐。

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宽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对外学习的机会,积极组织他们参加了市和区的多项比赛,如:1、在胡艳晖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上海市“肯德基”中学健美操初中组规定动作二等奖和组织推广奖。2、女子手球荣获市中学生手比赛女子初中组的第二名。3、在杜雷鸣老师的训练指导下、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区运会获得了3个第2名、3个第4名、3个第6名、2个第8名,获团体11名的好成绩。4、“汾阳杯”跳踢比赛有5人次获奖.6、“位育杯”越野比赛获团体第5名。7、“双勰杯”篮球赛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阳光体育的娱乐性和竞争性。  

特别是这学期我校举办了“师三杯”健美操比赛,倾注了胡艳晖老师和体育组的大量心血。赛前的组织、比赛和颁奖的有序进行,得到了区领导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特别是颁奖会的武术、啦啦操的师生同台表演,成为了这次杯赛的一个亮点。学校以这个杯赛为契机,体育课中对女生进行了健美操的教学,不仅使大家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学生并没有因为增加活动比赛而影响自己的学业,相反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在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实效性等方面还要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活动空间。

上师大三附中

20081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