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5056

本学期,在校长室直接指导、关心、努力下,教导处工作总结如下:

课程开设,个性发展

兴趣课程、探究课程、拓展课程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是指在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从而发挥学生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本学期我校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蔡宝来教授为全校教师做《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模式、实施环节及方法策略》报告,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关键,学校办学理念是引领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学校计划在现有的特色项目:如健美操、心理、单片机等方面,在学校开设的兴趣课、探究课中逐步发展校本课程,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价值取向,在构建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引领,最终为学生服务,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专家引领,理念提升

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学校以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目的,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课堂教学实效与教科研研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国勇副教授所做的《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带领大家进入了“学习共同体”理论殿堂。学校还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依托各学科专家资源,为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教师逐渐形成专业伙伴的概念,分享彼此成果,最终建立教育团队的组织文化,促进合作校园文化的形成。

创设平台,脱颖而出

随着2007学年度“骏马奖”的启动,为了提高教师说课、听课、评课的水平,让教师在“骏马奖评选活动中认真地准备、真正地受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邀请徐汇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主任蒋莺老师对全体青年教师做“说课、听课、评课”的辅导报告。同时比赛活动通过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层层落实,让每一位青年教师知道比赛时间,了解比赛规则、明确比赛要求。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学校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会越走越好。学校所有35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骏马奖”教学评比活动,共有28位青年教师参加初赛,12位教师进入第二轮复赛,最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教学展示和说课结果,校“骏马奖”评审小组讨论,李雯老师脱颖而出成为2007学年校“骏马奖”获得者和被推荐为区“骏马奖”评比教师。校“耕耘奖”比赛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学习,教师们在学校合作共享互助的氛围中逐渐成长。

推进课程建设和提升反思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教师教学论坛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本学期开展了三次有针对性的教师经验交流活动。

1、教师如何将备课、上课、反思的要点和技巧落实到平时的教学活动和教研组活动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研水平。

2、观摩世外中学孙亮老师的阅读课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延伸,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拓展。现今语文课堂教学“活有余,实不足”的现状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而孙老师的这节课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认为语文课教学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热爱读书,热爱文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通过阅读课,他希望激起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之灯。孙老师的这节课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在启示中大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和完善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策略。

3、“骏马奖”教学评比活动展示课

全体教师观摩李婷老师的一堂语文展示课,并在课后进行了评课活动。整堂课李婷老师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通过圈划、各种形式的朗读、批注等方法指导学生研读文本揣摩文意,理解文章主旨,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纵观这一节课的教学,李婷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堂“原味”的语文课,没有炫目的幻灯片,有的是条理清晰的板书,没有热闹的气氛,有的是适宜沉浸文本、钻研文本的较为平静的氛围,然而整堂课本着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向各位老师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课后,李婷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说明。语文教研组、备课祖分别对这堂课作了点评,即褒扬了优点,也犀利地指出课堂中的不足,对李婷老师在日后教学实践中能有更大的突破起了很大的帮助。

合作交往,多元互动

1、英语教研组参加世外中学朱萍老师教学研讨专场活动

通过这次教学研讨专场,让英语组老师看到了同行们的风采,也开拓了眼界,为今后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与世外英语教研联动活动

本学期我校与世外中学英语联动活动频繁。同时还邀请罗佩明校长指导学校英语教研组活动。罗校长建议教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需要,关心学生话题,设定合适难度,从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调动情趣,真正做到交际,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组活动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教师们多多讨论,共同备课,研讨每一个教学步骤,做到“用中学,学中用”,达到 “情趣课堂”和“快乐学习”。与世外的联动,开拓了教研组老师的眼界,与世外的交往,带动了教研组老师的成长。

3、参加世外英语节

部分学生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世外中学参加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活动。开幕式结束后,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参与了“心心相印”,“绕口令”等游园活动。世外中学的英语节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感受东西方交融的乐趣,也陶冶了情操。

同伴互助、共促发展——师徒带教工作

今年我校分配来了不少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到来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强教研组建设、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新引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为此,我校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师带徒的工程。学校深入分析了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实际情况,将2007年度带教工作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同步有序开展,一是工作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结对,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二是新引进教师与同备课组有经验的教师结对,同伴互助共同进步;三是校际联动,聘请联动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特色教师来我校与我校青年教师结对,促进校际交流与发展;四是区学科带头人、专家教师带教青年教师,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四种“师带徒”方式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带教工作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相信会有一批觉悟高、意识新、业务精、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将在三附中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战线的中坚力量。

交流互动,聚焦课堂

1、李雯老师参加徐汇区教育局百课工程金山行活动;语文教研组区域公开课;数学组张艳教师参加区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2、观摩世外中学生命教育展示活动

世外中学生命教育的“无痕化”给予学校教师很多的启迪,也引起了老师更深层的思考:如何在遵循二期课改和“两纲”教育的理念下,根据校情和师生特点探索生命教育之路。如何在生命教育中让我们的教师充满魅力、学生充满活力,构建和谐校园。

3、教导处组织全体教研组长前往市四中学观摩第三届教研组长论坛。在聆听了六位教研组长的发言和专家点评后,老师们感到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同教研组建设不仅要抓好常规,更要注重文化建设;教研组不仅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教研组应该引导成员投入科研活动,以研促教;教研组应该注重“异课同构”,研究提炼不同学科课程教学中共同的规律性特质。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将教研组创建成学习型组织,促进组内成员智慧型的合作,取得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

4、聘请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是学校依托顾问资源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举措之一。本学期,学校已经邀请了徐汇区物理教研员赵谊伶、徐汇区语文教研员曾宪一、陈妍、世外中学罗佩明校长等,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等学科展开听课、评课研究。专家引领是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专业引领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聚焦课堂、分层指导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系列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对听课、评课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新的体会,也促使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5、强化备课活动,促进学校教研

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请来了教学顾问张剑杰老师为各学科备课组长做了题为“优化备课组活动——教研组建设的基础工程”讲座。讲座强调了备课组建设对学校教学教研的重要性,从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管理和考评以及如何优化备课组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讲座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尤其是张老师提到的备课组活动时的各种形式(例如:同文异构、说课、专题研究等),为备课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提供了依据。

6、教研组月考、期中考试测评总结会议

7、家校携手,共筑孩子美好明天

为了增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1123日上午,上师大三附中举行了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150余位家长参加本次活动,金山漕泾中学和世外中学等兄弟学校部分教师观摩了本次活动。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主要由学习成果展版、教学展示、主题班会三大板块组成,全方位地向家长们展示了六年级学生入校三个月来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和学校的办学精神。全体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与老师还共同探讨本次活动的得与失,在成功中吸取精华,在不足中吸取经验。

8、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提高课堂设计

担任学校教学教导工作以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科研”为工作主线,进行教导处、教研组常规工作、教师凝聚力和教学理念的更新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的整体提升。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我还承担带教工作。在带教期间,师徒共同备课,研究重点、难点,手把手地修改问题的设计。师徒间互相听课,作为带教老师,无私地向青年教师开放课堂,让青年教师模仿、学习;青年教师上课时,作为带教老师,不由分说地放下手头的事认真听课、仔细作记录以便课后指导。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