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三实验学校积极参与上海师范大学“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验”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实践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课题收尾阶段。10月16日,上师大基教中心专家吕杰昕、方明生教授来到师三实验学校,与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结题工作计划。
经过交流讨论,一项项工作步骤变得具体明晰。首先是课题成果的总结:师三实验学校国际理解课程校本教材第一册《世界主题日》初稿已完成,在听取专家建议后进行修改,明年初定稿;第二册《中外传统节日》形成样稿,在确定框架细节后分工撰写,明年初完成初稿。在此基础上,以光盘刻录的形式,编制教师所用的《课程资源包》,其中包括课件、相关文献资料、图片视频、评价量规、学生作品示例等。汇总两年来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的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作品集》的编撰做好准备。其次是课题结题的展示:包括结题报告的撰写、参与教师的论文发表、结题会的形式等,都提出了具体设想和计划,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课题结题。
通过高校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师三实验学校逐步构建国际理解校本课程,这两年在七年级拓展课上以“中外节日文化”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实践试点。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致,积累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与经验,为学校博雅课程建设添砖加瓦。贺峥校长在会后指出,课题结题虽然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课题研究不能停下脚步,接下来更应关注课题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效益。今后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国际理解校本系列精品课程,将课程试点面扩大到基础型课的“微课程”教学中,还可扩大到拓展课的跨学科讲座中,扩大到符合教育面向国际化需要的学校环境氛围营造中……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应关注其课程的效益,才能真正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发挥科研兴校的重要作用。相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师三实验培养“博学、高雅、尚美”的中小学生的办学理念将会得到充分的突显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