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记上师大三附中语文教学开放周活动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3168

近期,上师大三附中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二周的语文教学开放周,开放周内共开了12节公开课,邀请区语文教研员陈妍和刘侠老师、校教育教学顾问张剑杰老师进行全面听课,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精选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文本

教师们秉承着“精讲精练”的教学思想,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立与选择,做到了长文短教、删繁就简的设计原则。郑秀坤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选择从题目入手,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张华老师的《变色龙》思路清晰,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挖掘主旨,张舒老师的《二十年后》疏通了小说三要素,并在人物形象分析上通过总结来让学生有效感知。

此外,教师们还精选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如顾臻贤老师的《松鼠》是以文中的主旨句串联整堂课的教学,陈晓君老师的《枣核》则从题目出发,通过感悟“枣核”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来带领学生解读文本。

重视学情研究,注重学法指导

语文组的教师不仅认真钻研文本,而且重视学情的研究,很多教师都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问题设计。程琦老师的《滹沱河和我》,将学生完成的预习思考题情况作为课堂的问题设计,不仅关注了学生的需要,也提高了时效性。闵青老师《滹沱河和我》一文的作业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作业更深入地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组的老师更侧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金丽丽老师为学生归纳了复习议论文的方法,李婷老师为学生归纳了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王冠蓉老师与张旭群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本次语文学科开放周活动中,全体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展示、相互听课评课、聆听专家指导、个人自我反思等环节,营造相互学习、研讨的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形成。

                <IMG style="MAX-WIDTH: 800px" class=img11 src="/eeoaftp/2014/2/11110035.jpg" 800px?:?auto?);display:block;border:0?><IMG style="MAX-WIDTH: 800px" class=img11 src="/eeoaftp/2014/2/11110045.jpg" 800px?:?auto?);display:block;border:0?>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