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师三实验组织校内校本培训,由历史老师陆志文面向全校教师职工,进行了题为《文化思想的繁荣》的历史教学展示和课后听评课研讨活动。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历史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扩展”,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与学术思想上的发展与繁荣。春秋战国的特殊背景,决定着它是一个矛盾的时代,既有诸侯争霸的战乱不堪,又是铁器牛耕的生产力大发展,同时一场社会的转型也在悄然进行。面对这样一个动荡与变革共存的时代,陆老师独辟蹊径,重新架构教材内容,以孔子为线索,以点代面,生动而翔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同时又充满了现实意义。课堂上,在“礼崩乐坏”教学环节中,学生回顾了学过的知识;在“兴办私学”部分,学生知道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在“说仁道礼”中,学生理解了儒家学说的深刻内涵;在“百家争鸣”里,学生理解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变革。陆老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让整堂课充满的了欢声笑语,学生在问与答、教与学的过程中知道、理解与感悟。
在评课环节中,区历史教研员方勇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陆志文老师独特的语言魅力让原本枯燥的思想史内容,成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和小事例。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些小故事与小事例不仅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具体化和生活化,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已有的“知道”转换为他们掌握的“知识”。以点代面的结构,线索清晰,逻辑顺畅,通过孔子的生平,将整堂课一气呵成。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史学方法论也有初步理解与掌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的知识与方法将能帮助学生成为一名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
作为徐汇区代表,教龄仅四年的陆志文老师参加了4年1度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而《文化思想的繁荣》这一课,已经在市、区进行了多次公开展示。通过本次校内教学公开课展示和研讨,将再次有效促进师三实验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加深对于教学教研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