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侃
11月27日下午,师三实验学校在行政楼三楼创新教室召开主题为“教育实践促提升,优化课堂促发展”的STEM+创智课程项目组期中阶段总结会,蒋海英副校长、STEM+创智课程项目组顾问王建琴老师以及全体STEM+创智课程教师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STEM+创智项目组副组长刘雨辰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刘老师就近阶段STEM+创智项目组教学工作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她指出,创智组教师们能按照教学规范标准开展备课组活动,新老教师能有效进行课程研讨,同时做到课堂内学生安静有序,教案撰写清晰详细,专用教室带队整齐安静等规定。刘老师强调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提升课堂效率,要关注专用教室使用的规范要求,注重课程成果的收集。
接着,刘雨辰老师与王雯青老师结合在区重点课题中期论证会上的教学展示,围绕转型课堂和跨界备课两个主题依次进行了说课展示。刘老师的《乐高天平》一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结合数学、自然、物理等学科,通过让学生动手搭建乐高天平,让学生初步认识等臂杠杆等模块知识。她谈到创智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给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带来的改变,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丰富课堂评价方式,使原本“灌输式”的课堂变革为“乐学善教”的开放型灵动课堂。王雯青老师提到师三实验stem+桥梁课程的目标指向三大素养的培养,即学习素养、科学素养和生活素养。她的《桥墩形状的探究》一课,通过五个环节,即分享调研、提出问题、实验操作、总结问题和设计报告让学生对影响桥墩形状的因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在备课阶段遇到的困难重重,但组内及老师们抱团取暖,开展融合与跨学科教研,共同磨课备课,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后,创智课程项目组顾问王建琴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开课展示,希望全体创智组教师向两位老师学习,充分备课,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点,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发展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创智课程项目组集众人的智慧,不断探索,精心打磨创智课程推动课程走向精品和高质量。
最后,蒋海英副校长感谢创智组老师们认真完成区重点课题的课程展示与中期论证活动,向专家们成功展示学校的优质课程,体现了学校“博雅教育,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蒋副校长转达了区重点课题《“创智课程群”建设助推九年一贯制教育优质发展的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上专家对课题后续研究和推进提出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有效的实证数据的积累跟踪和分析,特别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成长的相关案例;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助推学校优质发展的经验或路径,如微课程的实施的管理培训等,并加强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扩充课堂教学资源。
贺峥校长始终关心和指导STEM+创智项目组的工作,对近几年创智组的课程、团队建设和发展潜力予以了肯定。她表示,此次STEM+创智课程项目组期中阶段总结会充分体现了学校组内教师善于合作,勇于创新与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模式与更加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出学生的科技素养,高阶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成功构建出一套成熟完整的课堂教学框架。她希望创智组能继续保持合作、创新、实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让教师教得更加开放、学生学得更加滋润,让师三实验的创智课程品质更上一层楼。
师三实验学校的创智课程群经过校长室顶层设计,组内教师努力探索,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致,不断发展延伸。组内新老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将创智课程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框架反哺于自身基础型课程,优化自身教学能力,加深课程研究,并从实践出发,从课堂出发,深化教学理念,与“博雅”校本课程群共同成长,为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