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侃
10月17日下午,师三实验学校在行政楼三楼创新教室召开主题为“迈向人机新时代,团队协力促成长”的STEM+创智课程项目组工作会议,蒋海英副校长、STEM+创智课程项目组顾问王建琴老师、教科研负责人李雯老师以及全体STEM+创智课程教师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STEM+创智项目组副组长刘雨辰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创智项目组副组长刘雨辰老师就9月STEM+创智项目组教学工作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刘雨辰老师指出,各位创智组教师们能按照教学规范要求做到及时进行备课组活动、教案撰写清晰详细、专用教室带队整齐安静以及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等方面。刘雨辰老师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规范要求,10月将重点关注各个STEM+的备课组活动与专用教室带队两点。
接着,生态家园备课组长刘晶婷老师分享了她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论坛学习体会。
她着重介绍了黎家厚教授的 《迈向人机合作学习新时代》的报告,黎家厚教授着眼于一些人工智能系列的APP软件,并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些智能软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刘晶婷老师受到黎家厚教授的启发,现场为大家演示了她利用智能APP合成的教学图片。刘晶婷老师认为单单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现在的时代更注重的是人格的培养,这是未来社会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特征,使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个体。
教科研负责人李雯老师为创智组教师布置了关于区级重点课题中期论证任务,李雯老师合理安排了不同创智课程教师完成区级重点课题的不同模块内容,也为各位教师强调了本次区级重点课题的核心是突出“改变”,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撰写这项课题,发掘自己在创智课程中的成长与变化。
随后,乐高课程刘雨辰老师与桥梁课程王雯青老师为全体创智教师带来了他们两节公开课的说课。刘雨辰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四环节:项目任务,支架指导,协作动手与展示评价为脉络,进行《天平称量》这一课说课。通过趣味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天平的构造,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协作搭建天平并校准重量,最后分析数据,完成使用天平称量的任务。王雯青老师的课程是桥墩形状设计,王雯青老师先让学生查询多所大桥的基本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结构物体的承重力实验,各小组学生分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最后撰写出桥墩形状设计的小组调研报告并向全班汇报。创智组教师认真听课并对课程环节进行了分析与点评,集思广益。
最后,蒋海英副校长希望各位创智组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新技术,通过“博雅”课程群的打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夯实自身专业素养,最终反哺于基础型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创智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本次创智组工作会议,全体STEM+创智组的老师们将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努力把握新时代的科技力量,不断学习,努力成长,凝心聚力、抱团取暖、共同谋求创新发展,与“博雅”校本课程群共同成长,为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