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识自己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评价型”“内省型”“关系型”。
评价型:指通过他人,或心理测试、人格理论、书籍等借助他人的方式来认识自己。比如:做心理测试、询问他人和读书,就都属于评价型。
内省型:指依靠自我观察、自己的思考,“日省吾身”来认识自己。比如:写日记、自言自语、照镜子,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种方式常常获得比较主观的结论,但却往往是验证一个人是否“自我强大”的渠道。
关系型:指通过和他人建立的关系,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互动,来寻找自己的位置,来认识自己。比如:交朋友,认识相似的人,做特别的事,比如旅行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每一种都能有效的帮我们认识自己,但是也各有误差。也就是说,单一的认识自己的方法,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灵活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方法认识自己,才是最贴近真实,最健康的方法——这就像我们认识一朵花,观其色,闻其香,嚼其味,然后把它放入百花丛中比较,最后才能归入百科全书。
我们一生中,认识自己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比较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是“评价型”。所以有些朋友常常问“我怎么那么在意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呢?”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你正处在用“评价型”的方法认识自己的年龄阶段,不用急,再过一些时间,你自然就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了,你会渐渐拥有“内省型”方法。青春期之后,我们开始学会内省,多了很多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于是“内省型”的方法更加能让我们感觉舒服,这也是我们的自我开始独立的标志。所以在青春期,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很矛盾,那是因为我们刚学会自我反省,脑子里常会有多种想法在打架。再过一些时候,当我们有了稳定的朋友、爱人,建立了自己的人际网络与家庭,我们就开始在“关系”里认识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好朋友?”“我是不是一个好丈夫”,“我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关系型”这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后一个方法阶段。
一个幸福的人,贵在自知,希腊神庙上刻着万古流芳的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的确是千古名言,我们一生都要和“认识自己”在一起,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还有“等待认识的自己”。
(摘自http://qzone.qq.com/blog/622005144-122616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