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屹飞
2019年7月2日,为了进一步达到关爱未成年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实现基于核心素养,树立标准与规范,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目标。师三实验邀请到了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陈瑾瑜主任担任主讲,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场《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的讲座。
陈主任从四个方面进行此次讲座,分别是:何为校园心理危机、如何发现有需求的学生、教师如何采取行动以及教师能够从何处得到社会支持。
陈主任提到,虽然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是个沉重的话题,但教师必须重视这个话题。学生中最常出现的心理危机及其表现形式心理失衡,并下表现出的情绪失控、逃学旷课、离家出走、自杀、自残自伤等行为。引起这些心理危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时间节点因素等。其中,家庭暴力、未妥善处理的家庭结构调整、学生个性敏感等因素是引发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则可能引发重大问题,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自杀问题。陈主任谈到,引起自杀的诱因有四点,分别为:不能实现之学业压力、不能忍受之家庭事件、不能承受之蒙受羞辱和不能抵抗之伙伴迷惑。接下来,陈主任又为各位教师讲解了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五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她为教师普及了学校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常规工作模式,并且给出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建议。在讲座的最后,陈主任通过学生图画、情绪树等诸多案例为各位教师展示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识别可能存在心理危机,并建议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借助团队力量,通过家校有效合作、医教结合等方式,提升效能。
本次讲座为各位教师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教师在应激情况下的处理能力。相信教师们通过培训提升了对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能力,为平安师三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