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1775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3个亚型,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丙型流感。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

二、流感由什么引起?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按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 A 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等)和乙型( B 型)流感病毒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 C 型)流感病毒仅呈散发感染,丁型( D 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且未发现人类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蛋白结构和基因特性,可分为多种亚型。

三、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流感患者隐性感染者季节性流感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

四、流感如何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五、流感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全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更为严重。

六、怎么发现自己得了流感?

流感的症状有以下这些:发病突然,会有高烧、浑身疼痛、乏力、支气管发炎等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宝宝患上流感后,食欲下降或没有食欲,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精神状态较差没有精力玩要。如果有以上这些症状就要注意,因为你有可能已经被流感盯上了。

七、出现流感症状怎么办?

1. 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佩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与周围人近距离接触,如确需外出时,应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减少疾病传播。

3. 出现流感症状后注意自我隔离保护、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经常用肥皂水及洗手液洗手,及时对被流感病毒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八、如何预防流感?

1.    养成良好的日常居家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风。

2.    保持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心情愉快。

3.    远离传染源: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患者。患者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患者居家隔离要戴口罩,减少和家人接触;患者家人应佩戴口罩,减少交叉传染。患者不带病上班、上课。

4.    接种流感疫苗。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