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3022

    学校是人群中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稍有疏忽,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发生学生传染病疫情,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降低时,呼吸道病原的病毒、细菌更容易存活,空气中病原体增多,加之人的鼻黏膜受到冷空气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在两方面作用下,容易诱发或加重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疾病。

    经由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肺结核杆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另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亦可见。

    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少数(天花、白喉、猩红热等)亦可通过间接接触而感染。 

     15岁以下少儿因缺乏免疫力,尤为易感,6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也易感。除老幼体弱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病。  

    病原体从呼吸道出入,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及肺病原体的寄生既可引起不同部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为了保障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切实做好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自身预防保健工作。 

    入秋以来,气候出现异常,给病毒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之温差大等原因而诱发病毒性感冒。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因此一个人可多次感染,发生病毒性感冒,近期病毒性感冒感染性强。“流感”不同于一般“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症状以高热为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等。病毒性感冒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方式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   流行性感冒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是接种流感疫苗。国家 卫生部指出: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并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9-11月份是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

    预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我们应注意在生活中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天气转冷,一般都不注意开窗开门通风,室内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尤其是图书馆、教室、宿舍、机房等,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常开门窗换气,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    第二,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秋冬空气干燥,湿度较低,易导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不少人感觉特别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其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影响最大。只有当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65%时,才比较有利于各种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或减少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机会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特别是一些自身抵抗力较强的同学,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预防呼吸道疾病。锻炼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做广播操等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要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未雨绸缪。尽量少去“高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