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之个人防护篇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3204

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个人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鼻涕或痰液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保持居室清洁和周围环境整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随身携带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必要时使用。推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注意饮食卫生,加工、储存食物做到生熟分开,煮熟煮透。不食用野生动物。

 

普通公众应如何选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宣防护级别的口罩,不必过分追求高防护级别。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1)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2)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1米)时佩戴。

3)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与居家观察、出院患者共同生活的人员,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

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5)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口罩应如何保存和清洁?

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内,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口罩出现变湿、脏污或变形等情况后需及时更换。健康人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细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而用脏手触摸物体表面,一些细菌、病毒又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应如何正确洗手?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呈空拳,放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水将双手冲洗干净。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