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5类儿童高发传染病应该这样预防1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1160

 

春天里,一边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明媚,一边是病原体蠢蠢欲动、伺机而行、损害健康。面对新鲜的世界,孩子们按捺不住雀跃的心,如何保护好孩子,免受传染病侵袭呢?

5种传染病,各有各的狠

流行性感冒

前不久,甲流刚刚席卷了中小学,甲流正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分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丙型流感。感染流感后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发病后17天都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的23天传染性最强。流感病毒“心狠手辣”,就连自带母体免疫力的新生儿也不放过。

很多家长不会判断流感与普通感冒。以下症状可以帮助您进行区分。

普通感冒:多症状较轻,有打喷嚏、流鼻涕、喉咙干痛、低热或者无发热,35天可自然缓解。

流感:常起病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多伴有畏寒、头痛、背痛、肌肉关节酸痛、疲乏、咽痛、咳嗽等,部分孩子可伴恶心、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不适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乏力可持续12周。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更易发生并发症,极少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患者是这种病毒的唯一传染源。患者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人体感染水痘病毒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后发病。孩子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疱疹期有明显的痛痒,如挠抓后继发感染,则可留下轻度凹痕。

水痘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故应密切观察孩子情况,积极对症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年龄为515岁,冬春季常见。流行性腮腺炎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唾液的吸入而传染,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患儿主要特征为单侧面部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面部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微触痛。患者张口会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时会影响对侧腮腺,双侧肿胀患儿约占75%。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严重者可伴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心肌炎等,少数患者出现听力损伤。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515岁为高发年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感染后潜伏期1天~7天。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同时伴咽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患儿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可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有猩红色弥漫性小斑丘疹,皮肤压之变白,去压后数秒钟恢复充血。皮疹多1周内消退,1周末至第2周开始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

猩红热患儿还可有一些特殊征象:

①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周及鼻尖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征。

②舌乳头红肿,突出如鲜红的杨梅,称为杨梅舌。

③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地方,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极少数患儿情况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肺炎、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