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当心这几类疾病!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542

孩子们重返校园,因秋季是多种传染病及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不注意防护,孩子特别容易生病。

那么,开学季有哪些易高发的疾病?如何预防,让孩子远离疾病?一起来看—看。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 服用疫苗。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3. 注意: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预防措施:

1. 勤洗手。让孩子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 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 勤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

4. 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到5岁)可以有效预防有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

中招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预防措施:

1. 个人防病措施:做好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2. 校园防病措施:学生健康管理: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3.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4. 饮用水管理:定期进行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学校饮水安全,饮用水要烧开后饮用。

5.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病例持续增多(3天超过5例),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