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封鼻,高烧反复,浑身酸痛……随着天气转凉,流感病毒也来势汹汹。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保持低水平。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
流感疫苗应该什么时候接种?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多伴有各部位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接种流感疫苗。
二、哪些人群应该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⑤孕妇。
⑥6-59月龄儿童。
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三、哪些人群应暂缓或慎重接种疫苗?
①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建议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②既往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建议由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接种。
四、哪些人群应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
提示:具体参照疫苗说明书。
五、流感疫苗安全吗?
接种流感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和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等)。通常是轻微的、自限的,一般在1~2天内自行消退,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六、最佳接种时机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
由于气候原因,我国流感流行主要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另外在南方地区,每年的5月至7月也会出现一个流感流行高峰。由于季节性和高发期明显,流感疫苗又被称为“秋天的第一针疫苗”。
当然,如果未能在流感流行季前及时完成接种,整个流行季仍然是可以接种的。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尽早获得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