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儿童常见呼吸道和肠道疾病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3115

冬季儿童常见呼吸道和肠道疾病

01流感

病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

症状表现: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通常为干咳)、喉咙痛、流涕、肌肉疼痛、头痛和乏力。小年龄儿童还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应对措施:流感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每年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疫苗发挥作用需要24周。

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02支原体肺炎

病因: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表现:以高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

应对措施:多数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居家护理康复,但需注意观察病情,并且保证充足休息、合理的营养摄入,注意补充水分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如果干咳影响休息或痰多堵塞气道时,可以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咳或祛痰药物,并辅以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

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胸痛、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警惕进展为重症的可能,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肺炎支原体药物,必要时住院治疗。

 

03鼻病毒感染

病因: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症状表现:以鼻部症状为主,表现为打喷嚏、流涕、鼻塞和咳嗽等,还可能伴有发热,70%以上的孩子症状持续10天以上,少数持续至2周。少部分儿童感染鼻病毒也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和诱发哮喘发作。

应对措施:鼻病毒感染一般症状较轻且具有自限性,主要是对症处理。若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持续超过2周需要进一步就诊,排除过敏性鼻炎。

 

04支气管哮喘

病因:哮喘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剧烈运动、情绪变化、哭闹、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

症状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

应对措施:哮喘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持续地进行,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记住四个关键词: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按照哮喘发作的情况,哮喘的治疗可分为:

1)急性发作期:患儿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的症状加重,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平喘、抗炎,快速缓解症状。

2)非急性发作期:在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治疗的重点转向长期控制。此时,哮喘儿童应当规范应用个体化哮喘控制药物以抗炎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同时避免触发因素,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做好哮喘自我管理。

 

05支气管炎

病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有时甚至出现混合感染。

症状表现: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大多支气管炎儿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逐渐有咳痰。部分儿童可能伴随发热3839℃,偶尔达40℃,多23天退热。

应对措施:首先确保儿童拥有充足的休息和饮水,其次可以对症治疗,如适时进行退热处理,或者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酌情使用祛痰药物。若出现高热不退、咳黄痰、呼吸急促等病情加重表现,高度怀疑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冬季儿童常见消化道疾病

01轮状病毒腹泻

病因: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传播所需暴露时间<20分钟,潜伏期<48小时。

症状表现:先有低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呕吐、水样或蛋花样大便。轮状病毒腹泻大多出现“三多一少”(大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小便少)的特点。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惊厥,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疫苗可预防某些严重或致死性感染;如果不幸感染了轮状病毒,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需要及时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防止脱水;②需要让孩子远离他人直至病情好转;③及时清理排泄物,放入密封袋后再丢弃;④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02诺如病毒感染

病因:诺如病毒通过粪口途径发生人与人传播,潜伏期为24-48小时。

症状表现:从轻度疾病的发热和水样腹泻,到更严重疾病的发热、呕吐、头痛和全身症状。由于容易引起呕吐,所以俗称“冬季呕吐病”。

应对措施:对症治疗,预防脱水。采取接触防护措施、保持用手卫生以及环境清洁消毒。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号
邮编:200235 电话:021-54243801
沪ICP备 1504115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