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后,需要马上去医院吗?
A:如果孩子症状轻微,像是普通感冒或轻微咳嗽,通常不需要立刻去医院,家长可以在家进行观察或护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1)年龄<3个月的婴儿出现发热;
(2)发热持续不退:高热超过38.5℃,持续3~5天以上;
(3)持续咳嗽,伴有痰多或有喘息;
(4)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胸壁吸气性凹陷、鼻翼扇动、呻吟等;(5)精神状态差,孩子明显不活跃或出现烦躁、嗜睡、昏迷等异常表现;
(6)食欲不振或持续呕吐;
(7)孩子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免疫缺陷等,且呼吸道症状加重。
Q:相关预防疫苗(如流感疫苗)对孩子来说是必需的吗?
A:流感疫苗安全、有效,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症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1)6个月至5岁的儿童;(2)<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3)幼托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少重症和死亡率。
Q:冬季孩子咳嗽老不好,就是得了肺炎吗?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A: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超过50%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咳嗽自然持续时间会超过10天,因此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很重要。但如果咳嗽病程迁延、症状加重,或伴随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应考虑肺炎的可能,需尽早就医。如果咳嗽持续超过4周,为慢性咳嗽,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发作诱因、影像学、过敏原、肺功能等进行综合诊断评估,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1) 保证休息:让儿童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帮助身体恢复。(2) 注意饮食、补充水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液体,尤其是温水、清汤、果汁等,有助于缓解喉咙不适,并防止脱水。(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湿度: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家庭内病原进一步传播。以温度18~20℃、相对湿度55~60%为宜,避免过度干燥,让儿童的呼吸道保持湿润。
Q:孩子便秘怎么办?需要用药吗?
A:首先是适当多喝水、多运动、多吃蔬菜(例如,玉米、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例如猕猴桃、西梅、火龙果、梨子等),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如果是慢性便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Q:孩子呕吐后,家长应该如何处理?需要禁食吗?
A:如果孩子仅仅少量呕吐,可以继续观察;呕吐严重,需要暂时禁食,及时就医。待恶心呕吐好转后,根据耐受情况尽快恢复适龄膳食。碳水化合物、瘦肉、酸奶、水果和蔬菜能更好地被患儿耐受。
Q:哪些情况要及时送医?
A:患儿出现脱水症状,例如黏膜干燥、四肢末梢冰冷、血液循环不好、皮肤弹性下降以及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严重脱水的最典型体征。其他需要立即予以重视的重要体征包括: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剧烈甚至呕血,脉搏加快、血压降低以及囟门凹陷(在囟门尚未闭合的儿童中) 、小便很少或无。
在这个疾病高发的季节里让我们携手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快乐成长。